深圳市恒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400-7788-160

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数据驱动绩效提升,设备选型是关键(下)

信息分类:行业新闻 2025-07-10140

上期我们深入探讨了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分析了其核心机制如何倒逼运营商将资源从传统的末端处理,转向更关键的源头收集和过程管控,从而实现全系统的效能提升。目前明确了几个核心考核指标,如污水处理厂进水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削减量和污泥无害化处理率等。那么,这些关乎付费的关键数据究竟如何获取?答案就藏在精心构建的数据采集体系中,而设备选型则是这一体系的基础与核心。


绩效评估的前提:精准数据采集

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的精髓在于“按效”,而“效”的衡量离不开精准、可靠的数据。没有数据支撑,绩效评估就无从谈起,付费机制也难以科学执行。恒星物联提供的物联网设备,正是为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根据厂网一体场景下的不同监测需求,水质、水量、水位这三类设备的选型与科学布局,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获取到反映真实运行状况的数据。


水质监测:评估处理效果与污染负荷


进水污染物浓度和污染物削减量是按效付费的关键指标,直接关系到处理厂的运营效率和成本。恒星物联的“原位水质监测仪(COD+液位)”采用低功耗物联网网关及水质传感器,通过光学法或电极法测量COD,非常适合在管网关键节点或处理厂进水口进行长期户外监测,为评估进入系统的污染负荷提供实时数据。其浮漂水质监测仪则可同时监测COD、氨氮、电导率、pH、悬浮物等参数,一体化设计便于在开阔水面安装维护,特别适用于处理厂出水口等关键点位,全面评估处理效果。


在厂网一体场景下,这些水质监测设备的应用价值尤为突出。例如,将设备部署在管网截流井或关键监测点,通过连续监测COD浓度变化,不仅能精准评估雨污混接治理的实际效果,更能为计算进入处理厂的污染负荷提供依据,从而影响污染物削减量的核算。这些实时数据让运营商能够及时调整运行策略,确保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满足按效付费的要求。


流量监测:核算处理量与评估管网效率


水流量监测是核算处理量、评估管网运行效率的基础,这对于按效付费模式至关重要。处理厂的处理量直接关系到其运营成本和产出,而管网的水量数据则能反映收集效率。恒星物联的“管道流量监测仪”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可同时采集流速、水位、流量、水温等数据,并利用4G通讯技术实现远程传输,支持断点续传,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其雷达静压一体式液位计与雷达超声波一体式流量计组合,能精准监测管网流速、水位、流量,帮助运营商诊断管网的淤堵点,评估泵站调度的合理性,优化管网运行策略,提高污水收集率。

在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下,准确的水量数据不仅用于核算处理厂的直接处理量,更能通过分析管网关键节点的流量变化,评估管网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完好率。例如,通过对比不同时段、不同区域的流量数据,可以判断是否存在管网破损、渗漏或分流不畅等问题,为管网维护提供精准指导,确保管网完好率这一指标达标,进而影响付费。


水位监测:聚焦管网运行状态评估


水位监测则更侧重于管网运行状态的实时评估,直接关系到管网完好率的考核。恒星物联的“静压液位监测仪”采用微功耗硅压阻液位传感器,通过4G通讯方式传输数据,电池续航可达3年,非常适合在数量众多的窨井中部署,进行长期稳定的液位监测。而雷达型窨井液位监测仪则采用脉冲相参雷达技术,具有毫米级精度,不受水面波动影响,可同时监测管道液位和地表积水情况。

在厂网一体场景下,这些水位监测设备部署在易涝点、泵站前池、溢流口、管网关键节点等位置,能够实时监控液位变化。这些数据是评估管网是否畅通、泵站是否高效运行的关键依据。例如,持续监测泵站前池液位,可以评估泵组的启停是否合理,避免长时间高液位运行或频繁启停带来的能耗浪费,直接关联到能耗降低率的考核。同时,通过分析易涝点液位变化,可以判断管网是否存在淤堵或过流能力不足,为管网维护和改造提供依据,确保管网完好率。实时、精准的水位数据,让运营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管网运行中的异常,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满足按效付费模式下的各项考核要求。


综上所述,在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模式下,水质、流量、水位三类设备的科学选型与部署,构建了强大的数据采集体系。这些实时、精准的数据,不仅为水质达标率、管网完好率、能耗降低率等核心绩效指标的评估提供了客观依据,更赋能运营商实现精细化、智能化的运行管理,真正将资源投入到最能提升系统整体效能的环节。


关键词:厂网一体按效付费数据采集rtu水质监测水位监测流量监测
相关文章

产品中心

排水管网监测产品

解决方案

排水管网监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