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恒星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400-7788-160

精准“诊断”排水管网:极端降雨下如何区分满负荷与堵塞

信息分类:行业新闻 2025-07-04111

极端降雨对城市排水系统构成严峻考验,精准区分“管网满负荷运行”与“管网堵塞”成为有效应对的关键。这两种状态虽都表现为水位上升和排水不畅,但其内在机理与应对策略截然不同。误判可能导致资源浪费或错失抢险良机,加剧城市内涝风险。因此,在极端降雨期间,利用先进监测手段准确识别管网真实状态,对科学调度、减轻灾害损失至关重要。


GIS排水管网监测平台



多维度监测数据:区分两种状态的“体征”



要有效区分这两种状态,需深度挖掘排水管网监测系统采集的多维度数据,重点分析水位、流量、压力等关键指标的变化特征。


   水位变化特征: 极端降雨初期,水位自然上升。当管网进入“满负荷运行”状态时,水位会在高位趋于稳定,其波动与降雨量变化呈现同步、平缓的关联——降雨增大则水位微升,降雨减弱则水位微降,整体维持动态平衡。而“管网堵塞”则表现为水位在短时间内急剧、异常抬升,且上升速率往往与降雨强度脱节。即便降雨量减少,堵塞点上游水位仍因水流受阻、壅水而持续攀升。

   流量特征差异: “满负荷运行”时,管网流量达到设计峰值并保持相对稳定,流量曲线平滑,与上游来水及降雨强度匹配。而“管网堵塞”会导致堵塞点上游流量显著减小甚至断流,下游流量也大幅下降,上下游形成明显流量差,流量曲线可能出现突变或异常波动。

   压力分布异常: 在“满负荷运行”下,管网内压力沿程分布符合水力学规律,相对均匀且渐变。而“管网堵塞”会在堵塞点上游引发压力急剧升高(动能转压能),下游压力则明显降低,形成陡峭的压力梯度。压力传感器的数据能清晰捕捉到这种压力分布的异常。



管网结构与历史数据:提供“参照系”



   拓扑结构分析: 不同的管网布局和管径决定了正常水流路径。满负荷时,各节点参数应与基于拓扑结构的水力计算结果相符。堵塞则会打破这种平衡,导致堵塞点上游区域水位、流量异常,且异常范围与该点在管网中的影响区域一致。例如,支管堵塞会导致其上游水位显著高于其他类似支管。

   历史数据比对: 建立包含往极端降雨下“满负荷运行”与“管网堵塞”特征的历史数据库。将实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模式进行比对:若实时数据与“满负荷”历史特征高度吻合,则倾向判断为满负荷;若与“堵塞”历史特征(如某节点水位突增且与周边差异显著)相符,则更可能是堵塞。



单一手段难免局限,多系统联动可提升判断的可靠性。



   与气象系统联动: 实时获取降雨量、强度、持续时间等数据。在特大且持续的降雨下,管网水位、流量上升更可能是满负荷;若降雨量不大或已趋缓,管网仍水位异常,则堵塞可能性更大。

   与GIS系统联动: 结合管网地理位置、埋深、周边地形等信息。低洼地区管网易满负荷,而穿越施工区或易淤积地段的管网更易堵塞。这些地理信息可为监测数据分析提供验证和补充。



制定差异化应对策略



   应对满负荷: 侧重优化调度,如调控泵站功率、启用调蓄设施分流雨水,并加强关键节点监测,防止管网受损。

   应对堵塞: 需迅速定位并组织抢修。根据监测数据确定堵塞点,利用专业设备疏通,并实时反馈调整,尽快恢复排水。




总之,在极端降雨挑战下,通过综合运用多维度监测数据分析、结合管网拓扑与历史数据、引入智能算法以及建立跨系统联动机制,我们可以更精准地“诊断”排水管网的运行状态,有效区分“满负荷运行”与“管网堵塞”。这为制定科学调度决策提供了坚实基础,有助于最大限度减轻城市内涝的危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关键词:管网诊断淤堵分析排水管网监测排水管网运行转态监测
相关文章

产品中心

排水管网监测产品

解决方案

排水管网监测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