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的理念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海绵城市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按照雨水径流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就地消纳利用,解决城市建设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协调关系;老城区则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乡危房改造、老旧小区有机更新等,以缓解城市内涝积水、黑臭水体治理、城市热岛为突破口,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海绵城市建设包括城市雨量监测,建设雨量监测预警系统。这主要通过排水管网分区关键节点布设翻斗式在线雨量计等设备,实时掌握城市排水分区降雨量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雨量监测系统平台实时监测、分析。从而加快管网问题的定位,推进黑臭水的整治,降低城市内涝等危害,为城市防涝防汛提供坚实的技术保证。
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前城市内涝灾害、雨水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等突出问题,有利于修复城市水生态环境,还可以带来综合生态环境效益。通过城市植被、湿地、坑塘、溪流的保存和修复,可以明显增加城市“蓝”、“绿”空间,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更多生物特别是水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水平。
海绵城市建设注重对天然水系的保护利用,城市肌体中既有的园林、绿地、湿地及景观水体往往与水利调蓄设施结合起来共同构筑城市的防排水体系,减少给排水管道混凝土的工程量,降低城市市政建设、运营、维护费用。此外,建设海绵城市减少城市水灾,降低水灾经济损失及治理水环境污染的费用,经济效益显著。
总之,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提高城市自我修复能力,建设低碳、环保、可持续的城市体系,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创造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